日前,全国着名的
玻璃钢县河北衡水枣强县出台了整治大气环境 的十二条措施,其中对玻璃钢企业的环保问题,做出如下规定:“玻璃 钢企业综合治理。逐家治理粉尘及有机污染物,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开 工生产;创建规范的玻璃钢下脚料清运队伍,并进行规范化处置。各 企业建成规范的玻璃钢下脚料存放点,创建清运档案,禁止焚烧;取 缔玻璃钢企业所有 10 吨以下的工业燃煤锅炉;企业内的金属加工表 面喷涂作业必须在封闭式喷漆房内操作,并进行废气吸附处理。”,据 悉,为了迎接验收,枣强县所有的玻璃钢厂都停产多日进行整顿,其 力度之强,史无前例。
众所周知,枣强是我国着名的“玻璃钢县”,其玻璃钢工业历史 悠久,厂家众多,规模庞大,无论是产值、税收还是就业,都在枣强 县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正因为如此,一向以来,当地政府对于玻 璃钢企业的环保问题一直是一种投鼠忌器的态度,大多采取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的态度,只要不出大事,就不会痛下杀手。然而,随着国家 治理理念的转化,尤其是京津冀一体化步伐的加快,环保问题已经成 为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一个冲突焦点。在弱化 GDP 考核和持续反 腐的压力下,加强环保治理就成为政府官员的一种必然选择。
相对于其他省份的环保要求,应该说枣强这十二条还远算不上严
厉,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地方政府的执政理念发生 了本质性的变化,对于环保问题,不再像以往一样有更多顾忌,而是 开始“动真格的”了。不惜停产保环境,这在枣强来讲可谓是破天荒的 一件大事。而对于当地的玻璃钢行业来讲,也许就意味着产业转型的 真正开始。毋庸置疑,如果严格按照政府十二条去执行的话,枣强的 整个玻璃钢行业必然面临着成本的巨幅增长,相当多数的玻璃钢厂是 活不下去的,关于这一点相信地方政府肯定是事先有所预料的,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严格贯彻十二条措施去执行,也许这其中也隐 含了当地政府“去玻璃钢化”的打算。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连枣强都如此,那么从全国范围来看,玻璃 钢行业又将面临怎样的困境呢?
目前国内的玻璃钢产业,绝大多数都是以不饱和聚酯 树脂为基体 材料和以 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的热固性塑料制品。正是由于具有强度 高、重量轻,耐腐蚀、绝缘好等诸多优点,在基础建设、水利工程、 交通运输、防腐设施、海洋工程、环保工程、航空航天、风力发电、 通讯工程、建筑工程等等诸多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相对于 玻璃钢的广泛应用而言,玻璃钢的环保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尤其是玻璃钢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废弃物处理问题,一直困 扰着玻璃钢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玻璃钢产业的环保问题分成三个部分,其一是生产过程的有机物 对空气的污染,主要来源是基体树脂里面的交联剂苯乙烯单体。其二
是生产过程中的头尾料、边角料、废弃 模具和残次品。其三是到达使
用寿命周期后的玻璃钢制品。目前对玻璃钢行业的环保治理,主要是 针对前面两个方面。
从技术的角度而言,玻璃钢的环保治理不存在很大难度。对生产 过程的有机物污染治理,主要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第一,使用低苯 乙烯挥发树脂,降低苯乙烯排放,这将从根本上减少有机物对车间空 气质量的污染。第二,将玻璃钢生产过程中的有机物进行排风吸收, 集中统一用活性炭吸附处理。这是当前普遍采用的方法,但是这种方 法其实并不能解决主要问题,一是活性炭吸附效果极其有限,二是活 性炭吸附达到饱和以后如何处理也是一个头痛的问题,还会带来二次 污染。第三就是将统一收集的被污染空气进行焚烧,这是国际上普遍 采用的方法,能够从根本上消除有机物对空气的污染,但是这种方法 成本较高,而且还带来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而对于玻璃钢生产过程 中的边角料、残次品和废旧模具的处理,一方面可以采取粉碎的方法, 将粉碎后的粉料作为填料重复利用,另一方面也可以采取裂解催化的 方法,将玻璃钢纤维、填料和树脂进行分离,其中玻璃纤维和填料可 以重复利用,树脂裂解成燃料油。因此,从技术层面而言,玻璃钢产 业面临的环保问题是完全可以解决的,从这个意义来讲,玻璃钢也是 一个可循环利用的产业,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但是,问题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成本,以及针对玻璃钢产业的环 保产业如何创建的问题。无论是上述哪种处理方法,玻璃钢产业一旦 受到环境保护的约束,其成本大幅增加是毫无疑问的。作为一种不是
不可替代的材料,一旦成本大幅度增加,势必要增加玻璃钢的市场推
广难度,甚至会导致玻璃钢产业市场规模的萎缩,这一点从国外发达 国家的玻璃钢行业发展所走过的道路中可见一斑,因此成本问题才是 目前玻璃钢行业环保治理难以推广的核心所在。其次就是如何创建针 对玻璃钢行业环保处理的相关产业。由于大部分玻璃钢厂家规模都很 小,因此,要求每家每户都创建环保处理设施是不现实的,只能采取 集中处理的方法。问题是,由谁来投资建设这样的处理设施,采用怎 样的处理技术,处理后的产品怎样进入市场消化,有怎样的法律法规 来保障处理设施能够正常运行,国家税收与财政补贴是否有可能对此 加以扶持等等问题,目前都是未知数。需要玻璃钢厂家、地方政府和 行业协会共同努力来实现玻璃钢产业的环保治理目标。商机就在眼前, 能否盈利却不得而知,这也是尽管环保口号喊了多年,却没见到有资 本进入玻璃钢环保处理行业的主要原因。
不管我们是否愿意,环保问题都是玻璃钢行业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而且从枣强十二条来看,这道坎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已经到了非迈 过去不可的地步,否则,玻璃钢行业就将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