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丰环保
173 0807 0581 028-8255 3443
四川废气处理
废气处理咨询:
×
<在线客服<

创新技术大山内开展厕所革命——陕西省黄龙县厕所革命工作纪实

浏览: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9-01 分类:除臭设备资讯
黄龙县隶属于陕西省延安市,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20世纪2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郭宝珊等革命先辈曾在这里进行革命活动。黄龙县是全国八大防护林区之一,陕西省五大林区
  黄龙县隶属于 陕西省 延安市,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20世纪2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郭宝珊等 革命先辈曾在这里进行革命活动。黄龙县是全国八大防护林区之一, 陕西省五大林区之一,全县森林覆盖率为74.3%,林木绿化率82.4%,被誉为陕北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 “黄河绿洲”“陕西的一叶肺”等。

  自全国厕所革命工作开展以来,黄龙县率先行动,按照“全面优化旅游环境,实现厕所革命城乡全域覆盖”和《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要求,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高度重视 合理布局

  近年来,黄龙县以新发展理念和“五个扎实”要求为统揽,坚持问题导向和效益准则,厕所革命以注重实用、管理科学为基本原则,因地制宜、能改则改、宜建则建。规划伊始,深入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着力实现厕所革命由景点向全域推进。

  黄龙县旅游局高度重视厕所革命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对旅游厕所建设进行部署安排,制定黄龙县厕所革命三年(2018-2020)行动计划和“游客为本、政府引导、属地管理、统筹规划”的厕所革命目标,依据景区景点规模分类出台了旅游厕所设计和建设标准,进一步推进旅游厕所在地区间、城乡间、景区内外的合理布局。

  旅游厕所标准化建设方面,黄龙县按照最新修订的《旅游厕所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进行建设,将责任分解到部门,明确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旅游集散中心厕所由县旅游局负责标准的落实,相关乡镇负责协调厕所建设用地,县住建局负责承建。

  加强管理 重视文明

  为了提高旅游厕所管理水平,黄龙县旅游局要求各景区、涉旅企业加强对旅游厕所的管理,创建起严格的、科学的、持久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卫生保洁制度,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制定科学的奖罚措施,充分调动景区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县域旅游厕所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确保旅游厕所环境卫生达标,持续宣传厕所文化。

  在厕所外形设计上要求融入景区,在室内装饰上力求人性化、特色化、规范化,并适度美化室内外环境,适当增加文化内涵,使厕所在为旅游者提供方便的同时赏心悦目,让厕所成为景点标配,让如厕成为一种享受。

  同时,黄龙县旅游局深入开展文明如厕和环境整治宣传教育,使文明如厕和保护环境成为游客、民众基本行为认知,使厕所成为展示黄龙文明形象的窗口。推动文明如厕进景区、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宣传活动,引导广大游客、民众养成自觉爱护厕所设备、保持卫生、培育文明如厕的良好习惯,坚决抵制如厕陋习。

  组织开展厕所革命和环境整治公益宣传活动,在“世界厕所日”“中国旅游日”等重要时间点,制作宣传材料和宣传片在游客集中场所发放、播放,增强游客和民众文明如厕和环境保护意识。充分依靠广大游客、民众和厕所革命志愿者的力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带动全社会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厕所文化。

  突破传统 创新技术

  黄龙县还积极开展厕所革命与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提高旅游厕所综合治理水平。坚持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示范引领,探索远程控制系统、智能人工系统、节能环保系统综合运用。不断创新循环水冲、微水冲、真空气冲、无水冲、可生物降解泡沫等技术。大力推动厕所科技攻关,集中攻克山岳型、缺水型旅游景区及条件艰苦地区的厕所建设难题。

  在气候寒冷、无上下水系统的地区,推广源分离免水冲生物技术、发泡式微生物降解节水技术等生物处理技术;在除臭杀菌技术方面,推广电子分解技术、光触媒技术、射线杀菌技术等,从源头上分解胺类化合物,消除异味,杀毒灭菌;在厕所建设材料方面,推广使用生态木、竹钢、彩色混凝土、玻璃钢、复合仿生材料等绿色环保生态型材料。厕所新技术、新材料广泛应用,生态、环保、智能化厕所基本普及。

  据统计,自实施厕所革命以来,黄龙县旅游厕所的数量显著增加,质量有效提升,提高了县域内旅游基础设施水平及旅游接待能力。2015年至2017年,黄龙县在中央、省、市各级旅游、财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圆满完成第一个旅游厕所革命行动计划。三年内,全县共新建旅游厕所 38座、改建8座,其中有13座旅游厕所达到省级验收标准,争取到省级旅游厕所补助资金175万元。2018年,黄龙县计划新建旅游厕所10座、改建旅游厕所2座,新建、改建旅游厕所均设“第三卫生间”。

  目前,黄龙县正逐步实现各旅游景区、特色民宿示范店(村)、乡村旅游点、农家乐厕所数量满足需求的目标。厕所数量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景区内外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得到解决,建设质量达到A级标准;高速(公路)服务区、交通集散点、旅游娱乐场所、特色美食商业街区、休闲街区(广场)等场所“第三卫生间”全面普及;城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城乡接合部以及乡村厕所建设趋向合理;有效的厕所管理机制已经形成,“以商养厕”理念得以贯彻,“文明如厕”蔚然成风。(文侠)

责任编辑:旅游资讯网